类型:文化片 / 鸟类纪录片 / 家庭片
年代:2015
资源:超清
影评: 这便是他为所有艺术、所有艺术家留下的艺术遗嘱中的第一条,我用这样的方式来说明:不应当把结构(整体的建筑组织)作为一个预先存在的,为作曲家准备好由他用自己的发明去填充的模子;结构自身应该是一个发明,一个动用作曲者独创性的发明。
《审判》的最后的名词:耻辱。最后的画面:陌生的脸,就在旁边,几乎碰到他的脸,观察着K最隐秘的状况:他的临终之际。在最后的名词、最后的画面中,凝聚了整个小说的基本境况:存在;不论任何时候,可进入他的睡房;让人吃掉他的早餐;准备好,日日夜夜,去接受提审;看着别人没收挂在他窗户上的窗帘;不能与他所想要往来的人去往来;不再属于他自己;失去作为个人的地位。这样的改变,把主体的人变为客体的人,使人感到的是耻辱。
通常对这一场面的阅读是:“受伤的安德烈看着他的情敌被截去一条腿:这个场景使安德烈对他,对广义而言的人,充满怜悯。”但是托尔斯泰知道这种突然间的顿悟不是出于如此明显如此逻辑的原因。这是一个令人奇怪的转瞬即逝的画面(当他很小的时候家人用和护士一样的方法给他脱去衣服),发动了一切:他的新的变化,他对事情的新的眼光。几秒钟之后,这个奇迹般的细节肯定被安德烈自己忘记了,大概多数读者也立刻忘记了,读者在读小说和“读”他们自己的生活时同样地不专心和不善读。
他先是会听不明白我们想要干什么;说明白了,在他的清醒的怯懦中,他很快就会懂了,但以为可以装作不懂,来赢取一些时间。